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
婺源县首批“苏销茶”简史
作者:陈爱中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13-9-11 22:04:00  文章录入:戴向阳  责任编辑:戴向阳

 

婺源县首批“苏销茶”简史

陈爱中 婺源绿茶网 www.wycxc.com
  “婺源首批 ‘苏销茶’ 整装待发”老照片,反映的是在建国初之 1950 年,婺源茶厂首批手工精制“苏销茶”(销往苏联) 待运时的情景。照片拍摄于 1950 年 9 月 15日,地点即为蚺城西关码头,拍摄人姓名不详。今笔者所提供的照片,系家藏品。

  我县素有“茶乡”之称。茶叶不仅是我县蜚声中外的特产,而且为自古以来出产之大宗。早在唐代,陆羽所著 《茶经》 中就有“歙州茶生婺源山谷”的记载。大中十年 (公元 856 年),杨华撰 《膳夫经手录》 中言:“婺源方茶,制置精好,不杂木叶,自梁、宋、幽、并间,人皆尚之。……商贾所赍,数千里不绝于道路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》 称: 婺源之谢源茶,为绝品也。明、清时期,号称“四大名家”之大畈灵山茶、溪头梨园茶、砚山桂花树底茶和济溪上坦源茶,以“条索紧结浑圆、泡水汤清叶绿、香气馥郁浓冽、滋味鲜爽醇厚”等特色列为贡品,曾获嘉靖皇帝赏赐金匾和银牌。乾隆年间 (1736—1795),“婺绿”茶外销国际市场,以品质优异誉满茶界。美国威廉·乌克斯在 《茶叶全书》 中赞:“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,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最优者。”民国四年 (1915年),“婺绿”益芳、鼎盛隆与协和昌珠兰精茶,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“巴拿马万国博览会”展出时,均获金奖。

  历史上,我县茶叶加工,沿袭传统的“炒青绿茶”制作工艺。即茶叶分“春茶”、“夏茶”采摘,经过下锅炒青、揉成条索、解块摊凉、烘胚至爽、热锅焙干等几道工序,一环扣一环,直到茶叶表面“上霜”(翠绿且稍带灰白色) 方成毛茶初制品。而从毛茶制成精茶,又需经筛分、补火、拣杂,再分筛、抖筛、撼分、补火、割末、风扇、拼配等工序。精茶成品后还要装以锡罐,套以木箱,外加用箬皮竹篓包扎。因之,精制时要有筛场、扇场、撼场、拣场、烚场、包装场等,这些都需经营者投资或合股开设茶号、茶行、茶庄解决。据 《婺源县志》 记载,民国二十三年 (1934 年),县内开设的茶号、茶庄有 178 家; 民国二十九年 (1940 年) 有 183 家; 民国三十年 (1941 年) 发展到 243 家。对于制茶,素以婺源茶工“技术精良,为皖南诸县之最”。

  茶号的组织形式比较简单,可人员却很精干。一家茶号,通常设经理、掌号、会计各 1 人及水客若干人即成。其分工与个自的责任如下:(1) 经理,一般为茶号老板或由股东中有威望者充任,负茶号对内对外全盘之责。(2) 掌号,亦称“作头”。掌全号制茶并负责加工技术,工资每季约 120 元。(3) 会计,亦称“帐房”。负责管理茶号帐目。较大的茶号有内、外帐房之分,内帐房工资每季约 60 元,外帐房工资每季 40 元。(4) 水客,亦称“庄客”。系对鉴别茶叶有经验者且专至产地收购毛茶之人。凡大宗毛茶收购点,一般设水客 2 至 3 人,每人每季工资约 60 元。此外,还设有做杂事的杂工 2 至 3人; 其中厨师工资每季 30 元,看门工资每季 10 元。茶叶精制生产场所主要有筛场、扇场、撼场、拣场、烚场之分。(1) 筛场,分“毛筛场”与“精筛场”。各有正、副筛师与筛茶司若干人。(2) 扇场,有“熟火风扇”、“粗架 (上烚 架) 风扇”、“细架 (下架) 风扇”之分。熟火扇炒 起锅后的茶叶,上架扇 5 至 7 号茶,下架扇 8 至 12 号茶。其工资分别为: 熟火风扇工每季 60 元,上架风扇工每季 48元,下架风扇工每季 46 元。(3) 撼场,司用竹盘撼扬茶叶之务。有正、副师傅及撼尾之分。工资分别为: 正撼师傅每季 50 元,副撼师傅每季 45 元,撼尾每季 40 元。(4) 拣场,分发拣、看拣、收拣三个程序。看拣师傅每季工资 36 元,发、收拣师傅每季 30 元,打印者每季 15元。拣工拣茶按轮或按重量计算,每日四轮每轮 10 斤,日可得工钱约 400 文。(5) 烚场,亦有正、副手管理烚场工人及烚茶质量; 其正手工资每季 50 元,副手每季 45元。对于烚工,每日工作时间为 18 炷香 (约 12 小时),如未做完第二天补上,超过一炷香加铜元 2 枚; 工资 5日结算 1 次,每日可得 0.7 元;连续 8 天不缺勤者,号方还会奖给一定尺寸的青布。上述筛场、扇场、撼场、拣场、烚场的正副手均为茶号制茶的重要人物,全由掌号亲自物色; 而各生产场所的技工,则分别交各场的“柱”(正手)、“撑”(副手) 物色,最后由掌号定雇。

  1950 年,中国茶业公司屯溪支公司派员来我县组建“婺源机器制茶厂”。婺源茶厂的厂址,选定在蚺城东门福泽坊一带,范围包括潘家祠、张姓基地、孙家茶号等; 厂房由上海营造厂设计,3 月动工,7 月竣工,建成1067 平方米制茶车间一个。同时,边基建边在蚺城和江湾、清华等地设 5 个手工茶厂精制“苏销茶”,当年共手工精制绿茶 10656 担。时销往苏联的“苏销茶”,分为珍眉、贡熙、副茶 3 个品种,其中珍眉内分上级、中上级、中级、中下级、普通级 5 个品级,贡熙内分中级、中下级、普通级 3 个品级,副茶内分针眉、副熙 2 个品级。

  主要参考文献:

  [1] 《婺源县志》 第 38 章第 1 节 《产茶沿革》、第 2 节《获奖名茶》、第 5 节 《茶叶加工》,档案出版社 1993 年10 月版。

  [2] 《中国经济志》,民国二十四年版。

  [3]王钟音 《婺源茶叶产制史》,载 《婺源文史资料》(第二辑),1987 年 5 月编印。

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