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
婺源 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作者:佚名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19-1-11 12:15:50  文章录入:戴向阳  责任编辑:戴向阳

 

婺源 | 不止有花,还有诗和远方的家

许巍的新歌还在耳边萦绕。我已去了心里向往已久的远方。

“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”。

婺源,一个因为油菜花田而闻名天下的地方。我来,却不为油菜花。为的是那些,文化厚重的家。

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对于婺源,我第一次知道,是因为朱熹。

记得初中时候,路过地摊儿,我花钱买的第一本书,就是朱熹的《周易本义》。

虽然,这么多年,我也没有读完三分之一……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婺源是朱熹他爸的家,也就是朱熹祖上故居。他一生只回过两次婺源祭祖,却留下了很多诗词,还有早已失传,传说中的八卦席。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传统里,古人对家族,对根的态度。远比现在敬重和笃定。这也是现在文化缺失的一面。因为我是巨蟹座的缘故。可能对家的眷恋,更胜别人。

婺源,你能看到很多古老村落。几百年的历史。典型徽派建筑里,藏着几百年来的功与名。

慢慢游走在小巷里,就连墙上斑驳的墙灰,仿佛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。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敬惜字纸

在老宅里,到处都能看到这样一个设置。小院墙上,有这么一个葫芦形的小洞。上刻着四个大字“敬惜字纸”。

"敬惜字纸"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良好美德,是中国文化传统理念之一,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。字纸,代表的是文化。敬惜字纸,也就是要求敬重和爱护文化。

净空法师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里,有这么一段话:

敬惜字纸的意义甚深甚广,文以载道,书破了要修补;实在破得不能用了,才恭恭敬敬的将它焚化,不敢亵渎。这就是重道。我们通常讲"一切恭敬",对於法宝之恭敬为最。经书属於法宝之一,虽然现代印刷术发达了,我们对於经书还是一样要尊敬。敬才有福;亵渎就是造罪业,也就是折自己的福报。不知道理的人,天天在折福,无可奈何!我们明了的人,就不可以这样做。包东西不能用字纸,应当用牛皮纸或包装纸之类的,千万不要用字纸包东西。

所以,古人会把用过的字纸,恭敬的焚化,而不是随手扔掉。或许现在的人看来,会觉得形式主义,迷信。这是谬解。很多形式上的习俗,都有它深远的影响和意义。目的,是让人惜福,珍惜眼前所拥有的。懂得敬畏。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在思源,延村,有很多这样的改建老宅。有自居的,有做民宿的。

我也很想在这样的地方住下来,慢慢感受。

泡一壶清茶或一杯浊酒。

床边,院里,或坐着,或躺着。

闭上眼,仿佛听到老辈在向后辈教训朱子家训。

推开窗,满目绿色芬芳,鸟语花香。

这就是我想要的家。静逸。温暖。

在这里,不必终日闭上大门,连隔壁住的是老王还是老公,都傻傻分不清楚。

在这里,思绪可以自由徜徉。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这句朱熹的名句,大概在我们读书的时候,早已背的滚瓜烂熟。现在,我才明白,何为源头活水。

一个温馨和谐的家,一个循循善诱的家长。一个善学乐善好施的环境。这些才是源头的活水。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修身为首。朱熹讲到:“日省其身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”能做到日必三省的上,但能时常自省,却是大好事。

朱熹又讲到“涵养、致知、力行三者,便是以涵养为首,致知次之,力行又次之”涵养,就是我们现在热议的素质,我们国人现在缺失的最厉害的素质。试问,一个家,终日没有家长,家长常年在外只顾着赚钱。没有精力照顾教训后辈,哪里来的素质?这是一个恶性循环,经济压力导致放弃读书,终日只在意赚钱,自己不充实自己,不注意涵养,影响到下一辈,潜移默化的再度恶化。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家,才是最关键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。如若妄想把教育的责任,推给学校,推给社会,而忽略家庭教育,那一切的希望,只是奢望。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婺源,你能感受到历史,感受到文化,还能感受到家。

家,不止有床,家还有亲人,还有书画,还有故事。

家,不止有饭,家还有规矩,还有教诲,还有责任。

生活何必活的苟且?不去远方,也有诗的故乡。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所以,为什么说婺源,非去不可。

因为,这里能找到传统,找到文化,找到家。

在这篇文化厚重,家规家训传承有序的土地上,历朝历代出了很多文人墨客,高官显要。

例如,朱熹;例如,余秋雨。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《朱子家训》:“君之所贵者,仁也。臣之所贵者,忠也。父之所贵者,慈也。子之所贵者,孝也。兄之所贵者,友也。弟之所贵者,恭也。夫之所贵者,和也。妇之所贵者,柔也。事师长贵乎礼也,交朋友贵乎信也。见老者,敬之;见幼者,爱之。有德者,年虽下于我,我必尊之;不肖者,年虽高于我,我必远之。慎勿谈人之短,切莫矜己之长。仇者以义解之,怨者以直报之,随所遇而安之。人有小过,含容而忍之;人有大过,以理而谕之。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人有恶,则掩之;人有善,则扬之。处世无私仇,治家无私法。勿损人而利己,勿妒贤而嫉能。勿称忿而报横逆,勿非礼而害物命。见不义之财勿取,遇合理之事则从。诗书不可不读,礼义不可不知。子孙不可不教,童仆不可不恤。斯文不可不敬,患难不可不扶。守我之分者,礼也;听我之命者,天也。人能如是,天必相之。此乃日用常行之道,若衣服之于身体,饮食之于口腹,不可一日无也,可不慎哉。”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
我们需要捡起来的传统太多。我们丢掉的太多。

有那么一句话,什么将亡,文化先亡……

别到了头再后悔。虽说过去很多思想有些固步自封。却也有很多优良的传统和习惯,我们快丢了的,至今仍深深的影响着周边邻国。

婺源 为何非去不可?看完图文也许你就开始计划婺源之行了

最后还是建议一下,婺源有很多景点,分散在东南西北各处。有花田,有古村。合理安排时间行程。会让你的感受更多元。这次行程,我最喜欢的还是思源,延村,坑头村,这样的古村。下一篇,我会单独讲讲坑头村,这是一个很有意思,没有开发的村落。据说人才辈出。一门九进士,六部四尚书传遍四方,其中,潘璜官至一品,历任户部,工部,吏部,兵部尚书,与严嵩同朝,其“太宰读书处”遗址目前仍在。景区内有36座半桥,这里有一个风俗习惯,每出一个官就要建一座桥,为什么有半座桥呢?那是因为那是买来做的,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短的桥了。这里还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桥梁最多的地方,平均不到20人就拥有一座桥。

婺源地接小戴咨询电话:15717034552(微信同号)

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